催化燃烧设备,有机废气处理,废气净化设备

有机废气处理公司
联系我们
服务热线
15895046664
公司地址: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雪堰镇凤凰村上山庵9号
当前位置:首页>新闻中心
VOCs专项检查查什么?常见问题有哪些?附治理检查要点
浏览:233发布日期:2021-09-02
VOCs物料储存

1、容器、包装袋

①容器或包装袋在非取用状态时是否加盖、封口,保持密闭;盛装过VOCs物料的废包装容器是否加盖密闭。

②容器或包装袋是否存放于室内,或存放于设置有雨棚、遮阳和防渗设施的专用场地。

2、挥发性有机液体储罐

3、储库、料仓

围护结构是否完整,与周围空间完全阻隔。门窗及其他开口(孔)部位是否关闭(人员、车辆、设备、物料进出时,以及依法设立的排气筒、通风口除外)。

VOCs物料转移和输送

1、液态VOCs物料

是否采用管道密闭输送,或者采用密闭容器或罐车。

2、粉状、粒状VOCs物料

是否采用气力输送设备、管状带式输送机、螺旋输送机等密闭输送方式,或者采用密闭的包装袋、容器或罐车。

3、挥发性有机液体装载

汽车、火车运输是否采用底部装载或顶部浸没式装载方式。是否根据年装载量和装载物料真实蒸气压,对VOCs废气采取密闭收集处理措施,或连通至气相平衡系统;有油气回收装置的,检查油气回收量。

工艺过程VOCs无组织排放

1、VOCs物料投加和卸放

①液态、粉粒状VOCs物料的投加过程是否密闭,或采取局部气体收集措施;废气是否排至VOCs废气收集处理系统。

②VOCs物料的卸(出、放)料过程是否密闭,或采取局部气体收集措施;废气是否排至VOCs废气收集处理系统。

2、化学反应单元

①反应设备进料置换废气、挥发排气、反应尾气等是否排至VOCs废气收集处理系统。

②反应设备的进料口、出料口、检修口、搅拌口、观察孔等开口(孔)在不操作时是否密闭。

3、分离精制单元

  • 储罐类型与储存物料真实蒸气压、容积等是否匹配,是否存在破损、孔洞、缝隙等问题。
  • 内浮顶罐的边缘密封是否采用浸液式、机械式鞋形等高效密封方式。
  • 外浮顶罐是否采用双重密封,且一次密封为浸液式、机械式鞋形等高效密封方式。
  • 浮顶罐浮盘附件开口(孔)是否密闭(采样、计量、例行检查、维护和其他正常活动除外)。
  • 固定顶罐是否配有VOCs处理设施或气相平衡系统。
  • 呼吸阀的定压是否符合设定要求。
  • 固定顶罐的附件开口(孔)是否密闭(采样、计量、例行检查、维护和其他正常活动除外)。
  • 离心、过滤、干燥过程是否采用密闭设备,或在密闭空间内操作,或采取局部气体收集措施;废气是否排至VOCs废气收集处理系统。
  • 其他分离精制过程排放的废气是否排至VOCs废气收集处理系统。
  • 分离精制后的母液是否密闭收集;母液储槽(罐)产生的废气是否排至VOCs废气收集处理系统。

 

4、真空系统

 

  • 采用干式真空泵的,真空排气是否排至VOCs废气收集处理系统。
  • 采用液环(水环)真空泵、水(水蒸汽)喷射真空泵的,工作介质的循环槽(罐)是否密闭,真空排气、循环槽(罐)排气是否排至VOCs废气收集处理系统。

 

5、配料加工与产品包装过程

混合、搅拌、研磨、造粒、切片、压块等配料加工过程,以及含VOCs产品的包装(灌装、分装)过程是否采用密闭设备,或在密闭空间内操作,或采取局部气体收集措施;废气是否排至VOCs废气收集处理系统。

6、含VOCs产品的使用过程

 

  • 调配、涂装、印刷、粘结、印染、干燥、清洗等过程中使用VOCs含量大于等于10%的产品,是否采用密闭设备,或在密闭空间内操作,或采取局部气体收集措施;废气是否排至VOCs废气收集处理系统。
  • 有机聚合物(合成树脂、合成橡胶、合成纤维等)的混合/混炼、塑炼/塑化/熔化、加工成型(挤出、注射、压制、压延、发泡、纺丝等)等制品生产过程,是否采用密闭设备,或在密闭空间内操作,或采取局部气体收集措施;废气是否排至VOCs废气收集处理系统。

 

7、其他过程

载有VOCs物料的设备及其管道在开停工(车)、检维修和清洗时,是否在退料阶段将残存物料退净,并用密闭容器盛装;退料过程废气、清洗及吹扫过程排气是否排至VOCs废气收集处理系统。

8、VOCs无组织废气收集处理系统

设备和管线组件泄漏

LDAR工作

敞开液面VOCs逸散

1、废水集输系统

是否采用密闭管道输送;采用沟渠输送未加盖密闭的,废水液面上方VOCs检测浓度是否超过标准要求。

接入口和排出口是否采取与环境空气隔离的措施。

2、废水储存、处理设施

废水储存和处理设施敞开的,液面上方VOCs检测浓度是否超过标准要求。

采用固定顶盖的,废气是否收集至VOCs废气收集处理系统。

3、开式循环冷却水系统

是否每6个月对流经换热器进口和出口的循环冷却水中的TOC或POC浓度进行检测;发现泄漏是否及时修复并记录。

有组织VOCs排放排气筒

废气治理设施

1、冷却器/冷凝器

  • 是否与生产工艺设备同步运行。采用外部集气罩的,距排气罩开口面最远处的VOCs无组织排放位置,控制风速是否大于等于0.3米/秒(有行业具体要求的按相应规定执行)。
  • 废气收集系统是否负压运行;处于正压状态的,是否有泄漏。
  • 废气收集系统的输送管道是否密闭、无破损。
  • 企业密封点数量大于等于2000个的,是否开展LDAR工作。
  • 泵、压缩机、搅拌器、阀门、法兰等是否按照规定的频次进行泄漏检测。
  • 发现可见泄漏现象或超过泄漏认定浓度的,是否按照规定的时间进行泄漏源修复。
  • 现场随机抽查,在检测不超过100个密封点的情况下,发现有2个以上(不含)不在修复期内的密封点出现可见泄漏现象或超过泄漏认定浓度的,属于违法行为。
  • VOCs排放浓度是否稳定达标。
  • 车间或生产设施收集排放的废气,VOCs初始排放速率大于等于3千克/小时、重点区域大于等于2千克/小时的,VOCs治理效率是否符合要求;采用的原辅材料符合国家有关低VOCs含量产品规定的除外。
  • 是否安装自动监控设施,自动监控设施是否正常运行,是否与生态环境部门联网。
  • 出口温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。
  • 是否存在出口温度高于冷却介质进口温度的现象。
  • 冷凝器溶剂回收量。

 

2、吸附装置

 

  • 吸附剂种类及填装情况。
  • 一次性吸附剂更换时间和更换量。
  • 再生型吸附剂再生周期、更换情况。
  • 废吸附剂储存、处置情况。

 

3、催化氧化器

催化(床)温度。电或天然气消耗量。催化剂更换周期、更换情况。

4、热氧化炉

燃烧温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。

5、洗涤器/吸收塔

 

  • 酸碱性控制类吸收塔,检查洗涤/吸收液pH值。
  • 药剂添加周期和添加量。
  • 洗涤/吸收液更换周期和更换量。
  • 氧化反应类吸收塔,检查氧化还原电位(ORP)值。
  •  
  • 台账

 

企业是否按要求记录台账。建立完善VOCs原辅材料台账,记录生产原料、辅料的使用量、废弃量、去向以及VOCs含量,台账保存期限不少于3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