污水池加盖技术应用方案涉及多个方面,包括加盖方式的选择、材料的选择、除臭技术的运用等。以下是一个综合性的应用方案:
一、加盖方式的选择
加高盖:在需加盖的构筑物上加一个高度约1~5m的大盖,将所有的池面、设备均罩在里面(走道板外挑可以不罩在里面)。这种方式可以给内部设备预留足够的检修空间,对于内部动设备较多,检修任务重的区域,宜采用高加盖的形式。
加低盖:在构筑物水面上加一个高度不超过2m的盖,将所有的走道、设备均露在盖外,仅将污水水面罩住。这种方式可以减少废气气量,降低设备投资,节约运行费用。
二、加盖材料的选择
玻璃钢盖板:是一种常见的污水池密封方式,单位造价较低,但易出现腐蚀问题,后续需投入大量人力、物力进行维护。
阳光板+钢骨架:这种组合方式的密封性较差,现已基本上被淘汰。
玻璃钢+钢骨架:相对于单纯的玻璃钢盖板,其结构强度更高,但同样存在腐蚀问题。
膜材料:如聚氟乙烯膜、聚酯膜等,具有较好的耐腐蚀性和耐候性,且质量轻,易于安装和维护。膜结构污水池加盖技术具有全覆盖性、轻质化设计、灵活适应性和可持续发展的优势,已成为当前的主流选择。
全PP材料、全玻璃钢材料:适用于特定的污水池环境,需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。
三、除臭技术的运用
掩蔽法:采用更强烈的芳香气味与臭气掺和,以掩蔽臭气,使之能被人接受。但这种方法只是暂时掩盖臭气,并未真正去除。
稀释扩散法:通过烟囱排放或用无臭空气稀释,降低恶臭物质浓度以减少臭味。这种方法适用于处理中、低浓度的有组织排放的恶臭气体,但易受气象条件限制,恶臭物质依然存在。
热力燃烧法、催化燃烧法:在高温下恶臭物质与燃料气充分混和,实现完全燃烧。这种方法适用于处理高浓度、小气量的可燃性气体,但设备易腐蚀,消耗燃料,处理成本高,易形成二次污染。
水吸收法:利用臭气中某些物质易溶于水的特性,使臭气成分直接与水接触,从而溶解于水达到脱臭目的。但这种方法可能产生二次污染,需对洗涤液进行处理,且净化效率低。
吸附法:利用吸附剂的吸附功能使恶臭物质由气相转移至固相。这种方法净化效率高,可以处理多组分恶臭气体,但吸附剂费用昂贵,再生较困难。
生物滤池式脱臭法:恶臭气体经过去尘增湿或降温等预处理工艺后,从滤床底部由下向上穿过由滤料组成的滤床,恶臭气体由气相转移至水—微生物混和相,通过固着于滤料上的微生物代谢作用而被分解掉。这种方法处理费用低,但占地面积大,填料需定期更换。
此外,还有生物滴滤池式、洗涤式活性污泥脱臭法、曝气式活性污泥脱臭法、三相多介质催化氧化工艺、低温等离子体技术等除臭方法,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。
四、其他注意事项
设计原则: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,应保持适度负压,确保收集和输送过程中无泄露;尽可能在气体扩散前收集气体;根据臭气浓度选择适当的换气率;考虑工人活动区域,适当提高换气率;气流场布置应结合工人活动区域。
材料选择:材料需耐化学药品、耐候性强、耐紫外线及耐湿性强;价格低廉、使用寿命长、易于安装和拆卸;阻燃效果好、具有静电去除性能、抗冲击性强、结实耐用;安装后无需额外维护管理费用;具有保温和隔音功能。
施工安全性:在施工过程中,应确保施工安全,避免发生意外事故。
经济性:在选择加盖方式和除臭技术时,应综合考虑设备投资、运行费用、维护成本等因素,确保方案的经济性。
可持续性:应选用环保、耐腐蚀的材料和技术方案,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。
综上所述,污水池加盖技术应用方案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和设计,确保方案的可行性、经济性和环保性。